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非遗保护

三水区建立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

来源:

作者:

发表时间:2018-02-12

打印 转发至:

三水区建立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


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,切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经区政府研究,同意建立三水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包括胥江祖庙庙会、三水灯谜三水玉雕等3个项目。


三水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如下:

一、胥江祖庙庙会

北帝,在文献中又称为玄武、真武、玄天上帝、黑帝等等,在沿海地区及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称为北帝。玄武信仰,起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,玄武本为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,后来同民间的自然崇拜结合起来,经过长期的演变并被道教吸纳入其神仙系统而逐渐人格化。宋代以后,又屡获统治者加封,其地位越来越煊赫。到明代,由于明太祖和明成祖都认为他们得天下为北帝荫庇,把北帝祭祀列入国家祀典,玄武信仰也进一步遍及全国。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信仰诸神中,北帝的地位尤为隆崇。北帝崇拜,是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,不但供奉北帝的祠庙遍及各处乡村,村民的家庭之中也普遍供奉着北帝的神位。

胥江祖庙庙会作为百姓最大的群体性活动,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,显示着鲜明的世俗性和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。“吉诞万古流芳,诚祷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丰衣足食,社会和谐,百姓康宁,万业昌盛。”胥江祖庙庙会,表达了百姓希望风调雨顺、国富民强的美好心愿。庙会期间,广大百姓自发参与,扶老携幼,呼朋唤友,亲临祖庙,虔诚拜祭,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,这是对传统习俗深厚的凝聚力最完美的诠释。

胥江祖庙庙会直到现在还能焕发旺盛的生命力,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结晶,而且保留了许多优良的传统与美德,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。

二、三水灯谜

灯谜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,雅俗共赏,长期以来,一直行之不衰,因其广泛的知识性、严密的逻辑性、浓厚的趣味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。

上世纪80、90年代,是我国谜坛史上最兴旺发展时期。全国各省市灯谜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,谜会、谜社、谜组纷纷成立。灯谜会猜大会不断举行,灯谜爱好者风起云涌,参与者踊跃。佛山市职工灯谜协会也于1984年成立,三水灯谜协会则于1986年成立,蔡艺武被推举为理事。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对灯谜的钻研和学习,并逐渐在省内灯谜界崭露头角,多次在省内灯谜赛事中制谜获奖,被封为“三水灯谜皇帝”。

迄今,蔡艺武先后制谜近千条,在省内各地参加并举办大小谜展数十场,并为三水总工会编辑出版《肄江谜丛》一书,多次参与台湾、香港等灯谜谜的文化交流。

三、三水玉雕

中国人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根深蒂固,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。中国素有“玉雕王国”之称,在玉雕行内早已评定几大工艺,有京津工、揭阳工、扬州工等,而三水旅港侨胞钱贵根先生自成一家创下行内津津乐道的“三水工”。“三水工”玉雕外型大小厚薄适中、长宽比例符合黄金比,继承传统砣工的旋转流畅、气势奔放,并结合象牙工的精雕细琢,技巧地处理裂纹,去掉瑕疵,突出主体,用来佩戴,既舒适又不藏尘。

钱贵根于上世纪80年代创办三水当时第一间外商企业,成立9人玉雕加工场,累计多年的经验,于90年代创立自己的品牌“碧玉丰珠宝”。在多年的历练中,他全面吸取了传统工艺,木雕、石雕的精髓,以及浮雕、镂空雕、象牙工、机械车制、镶嵌等各种雕刻技艺之长,因材施艺,巧色设计,不断创出新花式,形成造型优美、生动巧妙、手法独特、工艺精湛的个人艺术特色。他的玉雕作品题材广泛,有吉祥图案、人物、生肖、神兽动物、植物,还有以名贵的黄金、翡翠及红檀木相结合并已获国家专利的翡翠黄金工艺画。钱先生将玉雕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、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自身纯熟的技艺,充分突出主体,发挥得淋漓尽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