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非遗保护

三水农谚

来源:

作者:

发表时间:2018-03-08

打印 转发至:

三水地处珠江三角洲源头,境内三江汇流,农业发达,水产丰饶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,三水人民创造了一套以生态平衡为基础,水稻、蔬菜、蚕桑、渔业互为因果的科学生产方法,在不断总结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,他们还创造了丰富的、富于认识、教育和实践作用的民间谚语,其中以农谚最为丰富,更具地方特色。这些农谚包括农事节气、耕作技法、农业管理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三百多条,其中不少仍在民间广泛流传,是三水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“立秋水入涌,浸到白露穷”、 “立秋有雨秋秋有,立秋无雨晒秧头”……三水农谚发源于民间,通过世代口头流传至今。它是老百姓千百年智慧的结晶,通过对风、云、电等天象的观察来判断当地的气候、地理和农业情况,作为从事农业生产、出行等的指导,精炼、准确且朗朗上口。

如“初三十八,高低尽刮”,这条老三水人耳熟能详的农谚,意思是农历初三和十八,江边的高处和低处都会因潮水上涨而淹没。三水处在珠三角,河水涨退与大海潮汐直接相关。每月初一和十五是大海涨潮的日子,上涨的海水通过河道回涌,到三水耗时三天左右,所以初三和十八水涨。

“东闪雨重重,西闪太阳红,南闪北江涨,北闪好南风”则是判断北江天气的农谚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若闪电在东边,那么就会雨水连连;若闪电在西边则是大好天气;若闪电在南边,那么就预示着北江水将有洪水和涨潮;若闪电在北边则预示着将刮凉爽的南风。

农谚作为判断天气,从事农业生产、出行等的指导,准确率相当高。只要观察准确,多数情况下农谚能够正确预测天气。此外,还有相当一部分农谚是通过二十四节气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。一些农谚,看似无法用科学来解释,但是农民通过多年的观察所总结出来的农谚准确率竟然惊人的高。如“立秋有雨秋秋有,立秋无雨晒秧头”,意思是如果立秋那天有雨,那么整个秋天就不会缺雨水,如果立秋无雨,那么秧苗就要遭干旱。立秋一天的雨水为何能预示整个秋天的雨水状况?当代科学并没能给出合理解释,但该农谚确实证实了不少这样的情况。

另外,还有相当部分农谚是有科学依据的。如“高田插处暑,低田插白露”,指的是在地势较高的水田里插秧苗,应该在处暑之前,而在地势低的田里插秧时间则可以推迟到白露。原因是高田不易保持水分,处暑前雨水较充足,而白露后雨水较少,因此若要在高田里插秧就应该赶在处暑前。

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,了解农谚的人越来越少,农谚已经成为一项文化遗产,将其收集和整理起来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