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雅慕课

《诗经》导读

来源:

作者:

发表时间:2021-08-05

打印 转发至:

有人说,最美的情话在《诗经》里: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”

有人说,最美的花儿在《诗经》里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

有人说,最美的女子在《诗经》里: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。”

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《诗经》里详细的记录并还原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日常,从语言到情感,无一不美。


    《诗经》约成书于春秋中期,起初叫做《诗》,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,如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‘思无邪’”。“诵《诗》三百,授之以政,不达;使于四方,不能专对。虽多,亦奚以为?”

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,如:“《诗》三百篇,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。”

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,为了叙述方便,就称作“诗三百”。之所以改称《诗经》,是由于汉武帝以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春秋》为五经的缘故。

    《诗经》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,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,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。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,南到长江北岸,分布在陕西、甘肃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湖北等地。

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,后来只剩下311首(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)。孔子编纂诗经之后,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,是“孔门十哲”、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,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,所以由其传诗。


    《诗经》关注现实、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,这种创作态度,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,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。

    《诗经·国风》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。

     在《七月》中,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,

     在《伐檀》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,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:“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不守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獾兮?”

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,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。

在这方面,《硕鼠》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。



课程简介

研读《诗经》不仅是学习古典文学,也是在追寻民族的基因,了解我们自身的来历。

李山教授将通过自己广博的涉猎、客观的探究,在浩如烟海的文字资料前披沙拣金,刊误存真,告诉你关于《诗经》的事实,交给你一把探索中华文化的钥匙。

想要学习更多~

就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入课程吧!

https://chaoxing-mooc.chaoxing.com/mooc-wx/lesson-detail/296?v_key=DqC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