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雅慕课

线上教育 | 中国文明史(上)

来源:

作者:

发表时间:2021-12-12

打印 转发至:

导语

    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一脉相承,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,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,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,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,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,数不清的英雄豪杰、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。


课程简介 # 

     本课程以姚中秋教授的史学力作《国史纲目》一书为本,秉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意识,以华夏治道演进为线索,融贯讲解了尧舜以来中国文明发生、成长、成熟、挫折、重生的历程。姚教授以纵横中西、联系现实的独到眼光,灵活透彻的观察视角,生动精当的剖析,全面揭示了中国文明的内在机理和生命精髓。向中国人深入展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道,以及华夏共同体的文明之道。


专家观点

     任何一个成熟的文明都有自己的道,对于任何一个文明,一个国家来说,要达到一个优良的治理秩序,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道有所自觉。中国之道主要的载体是“六经”,儒家即是守护这个道的学派。今天去寻找中国之道,主体仍然在儒家中,儒家结合各种宗教及社会价值观念共同体现了中国之道。


     中华文明之道,在尧舜的时代开始凝定,始终有一种天下为公的广阔意识。天道是政治的终极信仰和规则来源,而礼制是人间各种伦常关系的具体规范。礼治秩序的主角和典范是君子。


     从西汉中期一直持续到清灭亡,中国政体大体上保持稳定,这个政体即是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体制。


     从宋代开始,现在意义上的社会自治就开始发育繁荣,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,那就是政府和社会合作以共同治理。


     中国的宗教形态是——一种文教为主,多种宗教并存。包容是我们中国文明最重要的特质之一。


     近150年的中国历史可以用激进化和保守化两个趋势来概括。激进化主张偏离文明自身的轨道,换到另一个轨道上去,而保守则是一个文明主张自己的力量。激进化带来的往往是破坏,只有保守化才能带来有价值的、有意义的制度变革。



# 结语 # 


     人们常说:历史是一面镜子。丰富的中国古代史,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。


     历史它像贵如油的春雨,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在不经意中将民族的根,深深地植入了人们的心中。我们将来不论走到哪里,都怀有一颗“中国心”,而永远根系祖国,生生不息。


     古代的中国,勇于进取,以开阔的胸怀包容四海。与此同时,在对外交往活动中,中华民族一方面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之所长,另一方面更尽自己之所能,无私地将自己取得的卓越成果推向世界。

扫码了解更多中国文明史知识